2007年4月30日

不要把個人的努力當成台灣的驕傲

台灣媒體一直有個很奇怪的習慣:把一個人的努力成果當成台灣或是華人的驕傲。遠的例子有美國網球名將張德培,近的例子就更多了,王建民、曹景輝、林義傑、詹詠然、莊佳蓉忽然之間也都成了台灣之光,變成了台灣人的驕傲。

張德培也不過是因為他的父母由台灣移民至美國而以,媒體卻總是把他的成就當成是台灣一手栽培出來的一樣;王建民、曹景輝、林義傑、詹詠然、莊佳蓉也都不是因為台灣健全的體育發展政策下所培育並進而在世界體壇上發光的例子,可是媒體動不動就以台灣之光之類莫名其妙的形容詞來稱呼這些選手,讓全台灣上從政府官員、下到平民百姓都以為只有台灣才能培育出這樣享譽世界的選手,並對 CNN 之類的國際媒體大幅報導台灣選手的故鄉而志得意滿。

有沒有搞錯啊?台灣的體育發展政策究竟為這些體育選手做了什麼?憑什麼把一個選手自行打拼努力的成果攬在身上當成是政府體育發展的成績?行政院體委會除了在國際運動賽事結束後喊兩聲要繼續培育優秀選手外,對國內的體育選手究竟做了什麼貢獻?

為了了解體委會對國內選手的協助與貢獻,從體委會網站中找到了 體委會年度工作計劃 並且發現體委會從 94 年起就不再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別說啥忘了放上網路,沒看到就等於不重視、不在乎),沒有計劃光以為靠所謂的愛國心、愛台灣就可以驅使選手為國效力,也就難怪會出現職業選手拒絕代表台灣出賽或拒絕與某球類協會官員同台的糗事了。

所以,請不要再誇耀選手個人的成就了。那是他們自已努力苦練的榮耀而不是台灣媒體及官員們用來自 High 的成就。真正要成為台灣的驕傲應該是一整個運動項目而不是一個個人的成就,期待有一天能看到國際媒體稱台灣為網球大國、體育大國而不是王建民來自於台灣之類的報導。

最後,也請台灣官員及民眾別再沉溺於棒球大國的稱號了,近年來台灣成棒隊在國際球賽的成績根本不配稱之為棒球大國。如果體委會、棒協仍以為什麼事都不必做就可以維繫棒球大國稱號的話,那麼我建議現在的各級棒球選手還是早早轉職比較有生活保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