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目前是使用
Gentoo 這個 Linux 發行套件,對於發行套件的選擇,網路上總會有一些爭論不休的討論,以下是針對 Gentoo 的一部份討論串:
- Why Gentoo Shouldn’t be on Your Server
- What distribution will *YOU* switch to?
其實一旦選擇了某個 Linux 發行套件後,基於人類天生的墯性因素是不太容易再重新去適應其他的發行套件的。不想換的原因當然很多,其中一個理由可能是和軟體套件安裝的便利性以及衍生的軟體設定便利性兩項有關吧。
一開始其實也以 RedHat 發行套件為主要系統,從 RedHat 7 開始一直升版到 RedHat 9 為止。後來因為 RedHat 不再提供 Security Update (up2date) 服務而開始找尋其他發行套件,那段時間內總共在 VMWARE 上試過 SuSE、Debian、Gentoo 等三套。
- SuSE: SuSE 裝起來很炫,不過因為被 yast 套件管理機制搞的有點莫名其妙,加上當時少有中文方面的資訊(Novell 尚未併購 SuSE)所以在許多問題得不到解答的情形下就刪掉了。
- Debian: 個人對於 Debian 的安裝程式印象特別深刻,尤其是只需一張開機磁片就可以透過網路進行完整安裝的作法更是深感佩服。不過最後因為在 X 的安裝、設定上受盡挫折之故也就放棄了。
- Gentoo: 其實 Gentoo 我裝過兩遍,分別是在安裝 SuSE 前及 Debian 後。第一次裝的時候好像是 2004.0 吧,第二次裝時已改版到 2004.3 。第一次安裝時因為 kernel 編譯問題,最後以失敗收場;第二次則由於 GOT 的成立而得以完成整個中文化環境的建置。
由於當時已經完成 Gentoo 的安裝工作,當然也就再懶的去試其他發行套件的優劣,因此對於後來新興的 Ubuntu 或是臥龍小三的 B2D 等就沒有再去接觸,雖然許多人都蠻推薦的。
那麼 Linux 新手如何選擇一套適用於個人的發行套件呢?最簡單的想法就是全部裝一遍玩玩,看看那一套用起來最順手。講起來很簡單,可是順手與否的定義為何呢?個人的想法是從套件管理機制上來做抉擇,只要嘗試安裝 1 ~ 2 套非系統預設安裝的軟體(如果是軟體開發人員則以預定使用的開發及執行環境為主)後即可概略瞭解後續維運時可能遇上的問題。
透過套件管理機制 進行軟體安裝時,依據對安裝作業的介入程度差異,大概可以分成以下的等級:
- 最佳:什麼都不用調整即可完成安裝,還可以選擇安裝的版本別
- 次佳:什麼都不用調整即可完成安裝,不過只有一種版本可以選擇
- 稍佳:透過調整後即可完成安裝,還可以選擇安裝的版本別
- 可:透過調整後即可完成安裝,不過只能安裝一種版本
- 差:不管怎麼調整都找不到可供安裝的版本
其實前述的比較方式中遺漏了另一個重點:裝起來的軟體是不是可以用?
會這麼說的原因在於許多的軟體提供了許多的調整選項以便符合多數人的不同需求,在某些套件管理機制中就會被拆解成多個小模組。好處是不必為了一個小需要而必須將軟體整個裝起來;壞處是很可能搞了半天才發現指定的軟體名稱錯誤而必須追加安裝正確軟體名稱的程序。在測試時或許可將此情形列為加、減分項目裡,但在系統的管理上應該沒有太大的影響(因為只有第一次裝時比較會傷腦筋而以)。
由於角色差異、需求不同、或是個人習性等等的關係,對同一個發行套件就會有不同的接受度。當選擇了一個發行套件後也必須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協。這裡不對新手使用那個發行套件做建議,因為這是個人的選擇權,取決於個人可以妥協的程度。
不過話說回來近來已經不再建議週遭朋友使用 Linux 了。不是因為 Linux 比較差,只是發現每次做完建議後似乎還會伴隨一大堆怎麼安裝、如何設定之類的詢問電話,我幹嘛這麼累啊?為什麼付錢給廠商做 Windows 平台的維護工作就那麼阿沙力,對 Linux 平台卻摳到只想要免費的服務呢?
不再提供建議後果然就雲淡風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