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17日

再談中醫傷科療程

為免疼痛加劇,昨晚經朋友介紹到萬華區某家中醫醫院掛傷骨科。

我想我是不會再去第二次了!我承認在 推拿 整復這部份我有一個先入為主的觀念,我不能保證我的說法是正確的!

  1. 中醫不是強調望、聞、問、切四診的綜合診察嗎?為什麼只問了兩句(問診),還沒有做切診之前就可以迅速做出『 坐骨神經 』有問題的結論並要求先照 X 光後再回診呢?從坐下去到站起來竟然不到 30 秒耶?
  2. 昨晚因為時間問題而有兩個推拿師在幫我推拿。
  3. 感覺第一個推拿師比較有條理,他會先對患者做舒筋的動作,一方面是方便後續的療程,再方面也可用來測試身體的狀況。我喜歡這樣子的做法,可是他只做到昨天就離職了,也因此舒完筋後就換手。
  4. 第二個推拿師… 嗯… 完全不知道他的動作有啥目的?這當然給我一種啥都沒做的感覺。配合中醫師的表現後,是我決定不再去第二次的原因。
個人對 推拿 整復的觀點:
  1. 推拿 需要整復的原因通常是因為扭傷等等因素所造成的筋骨錯位;所以 推拿 整復的目的當然是要讓錯位的部份回到正確的位置。如此即可改善酸、痛等等不適感,老實說個人比較喜歡稱此動作為:復建!讓筋骨得以復位、歸建,不過整復是該協會的正式稱乎!
  2. 一般情況下,除非是劇痛之故,否則很少能夠立即處理筋骨錯位的部位,時間一久後 從而 會使身體對該錯位的情形做出調適反應,導致肌肉、神經緊繃。為免後續療程又導致肌肉拉傷,所以在正式 推拿 整復前應該都有一個舒緩筋路(俗稱為 放筋路 )的動作。北市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並沒有做到這個動作。
  3. 筋骨疼痛的根源通常不會發生在疼痛處,如何找出病源才是真工夫。並不是在疼痛發生處又槌、又揉、又打的就叫 推拿 整復或者治療。昨天和前天的北市聯合醫院中醫院區就是給我這種感覺:只管痛源,不管病源。
  4. 推拿 整復應該也是有理論依據的!像我目前左、右手大概有 2cm 的差距(長短手之戀?),昨晚第一個推拿師就說這應該是左手因睡姿、坐姿、或工作姿勢不良導致左手內縮,而經由身體槓桿原理使的右手被往前推出,這一來一往的結果就是長短手差距 2cm 的主因。
  5. 中醫院區醫師及其他推拿師則完全不對此事作任何說明。
個人的 復建 整復經驗:
  1. 復建 整復師說明疼痛的地方。如:左下背疼痛,走路一段時間後會有左腳麻痛感,直到腳背上。
  2. 復建 整復師對疼痛處進行切診,掌握病痛的實際位置。如:觸診左下背處,瞭解是那塊骨頭錯位。
  3. 因為人體骨架相連之故,一處的骨頭錯位表示另一處的骨頭也會跟著錯位,因此要開始追蹤鄰近各骨頭的狀況。以腰部(正確稱呼為:下背部)來看,通常會追蹤到整個脊椎骨的狀態,並牽連到肋骨、及骨盆部份;又因為骨盆若有錯位時,兩腳也不會沒事。
  4. 整個療程最少需要 30 分鐘吧… 而且因為這又改變了原來身體的狀態,很有可能會因為一些小狀況而又讓骨頭再次錯位,所以一般來說都要連續 2 ~ 3 次後才會穩定下來!
  5. 並不是說 X 光片是不需要的。只是 復建 整復師在做切診時即可依據對人體骨骼的理解程度(古時候可沒有 X 光可以用啊)進行處理,只有在骨折的情形下才會特別要求 X 光片做為治療的參考。動不動就要照 X 光片的話… 很難不質疑兩造間沒有掛勾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